李绍强
今年是我中学毕业50周年,抚今追昔,不禁感慨万千。1971年初,我们升入初中,开始了中学生活。与小学相比,最大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快,可塑性较强的世界观日渐形成,学习为主的前提下社会活动逐渐增加。这样我们的中学四年半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形态:即上课、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。第一是上课。初中时我们发育还不成熟,孩子气比较重,因而时有上课调皮、惹老师生气的情况。如上语文课时气的牟世金先生摔黑板擦、物理刘继向老师来上课时插门进不来导致发怒等。但1973年初上高中后,这种现象就没有了。经过教育整顿和初升高的考试,我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,自觉性增加,课堂秩序自然井然有序。至今仍然记得各科老师的特点,如语文蒋一斐老师的循循善诱;数学朱锡华老师的通透讲解、化学郎新亭老师的和蔼可亲、英语陈冠华老师的耐心细致、物理刘继向老师的苦口婆心等等。第二是课外活动。主要是文艺演出、运动会、出黑板报等。文艺演出是我们班有文艺才能的同学担当,如唱歌跳舞朗诵等,我仅在初中时参加过一次全班的诗歌朗诵,但粉墨登场,令人难忘。运动会的主力仍然是有运动天赋的同学承担,如短跑、接力、长跑等径赛和投掷、跳远等田赛。我只参加了手榴弹投掷,成绩尚可。大部分时间当观众的好处是能全景式的观赏,尤其是百米和接力比赛,更是激动人心。出黑板报是我的长项,写字图画比较在行,此等特长到我当工人时派上了用场。第三是社会活动。参加各种义务劳动、军训、学工学农学医学画等。比较多的劳动是帮助农民麦收、星期天到曲阜汽车站帮忙和打扫校内卫生。刚开始帮助麦收时是拣麦穗,后来就可以割麦子,这可是一种技术要求高且劳累的活。军训走正步虽然单调乏味,但打靶令人兴奋,记得我高中军训时小口径步枪打靶3发20多环,成绩不错。学工是到曲阜汽车修配厂实习,充分了解了汽车发动机的功能。到临毕业时我们又分别到附中校办工厂实习、到农村学习果枝的修剪、参加赤脚医生的培训和参加美术班学习。这些社会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,学会了各种技能,为以后的走上社会打下了基础。
1975年7月我们中学毕业后,有的下乡或回乡务农,有的进厂务工,有的参军服役,这是当时的主流就业形态。改革开放后,我们同学有的考上了大学,有的返城就业,有的坚守田园,有的自主创业,总之是在各自的领域奋斗。在这漫长的50年中,我们分别经历了职场的拼搏、农村的苦累、创业的艰辛。我们结婚成家,养儿育女,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承担了家庭责任。岁月的流逝改变了我们的容貌,却改变不了我们那颗曾经激情燃烧的心。50年过去了,我们都进入了老年,回忆当年,不胜感慨唏嘘。因此我们要在有生之年,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,过好每一天。借用我在《退休七年有感》中的一段话:“退休后号称第二青春,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。养好身心,老有所为,可以达到平均年龄。这样你就基本胜利了。之后颐养天年,过一天赚一天,顺利进入神仙般的生活,一切在你看来风轻云淡、美好自然。那灿烂的朝阳如若天真的幼儿,那正午的骄阳如同拼搏的中年,那七彩的夕阳如同有为的老年,之后暮色苍茫的傍晚来临。星转斗移、光阴荏苒,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,人生在世,不过如此。”
谨以此文纪念我们中学毕业50周年。
2025年5月22日于曲阜师范大学寓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