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“中国教师博物馆”参观记
日期: 2024-05-06 信息来源: 点击数:


李绍强

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各民主党派参观我校“中国教师博物馆”,新馆展室和内容增加了不少,看着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内容,使人不禁回到那浩瀚的中国教育史中去。氏族公社末期,随着文字的出现,需要专门的人员和场所,学校随之萌芽。夏商西周时期,奴隶主贵族垄断了政权,为培养子弟成为统治人才需要设置教育机构,形成学校制度。这种制度概括为学在官府、政教合一、官师不分。平民和庶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,教师还没有成为专门的职业。春秋时期奴隶制崩溃,官学衰废,私学兴起,各个思想流派产生,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,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,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教师代表。战国时期百家争鸣,出现了孟子、墨子、荀子等教育家和稷下宫学,私学发展到鼎盛而取代了官学。秦统一六国后,为适应大一统局面,严禁私学,焚书坑儒,以法为教,以吏为师,造成法律之外无学,官吏之外无师,专职教师被取消,形成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大倒退。西汉初百废待兴,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,重视知识分子,允许开办私学,征召著名学者为学官,为教育和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。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使儒学定为一尊,同时恢复中央和地方官学,私学以书馆、经馆的形式存在,分别承担了高等和初等教育,学官和学者构成了汉代的教师队伍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官学和私学仍然沿着两条并行的轨迹发展,曹魏选官实行“九品中正制”,门阀士族垄断政权,形成魏晋门阀政治。隋朝创立科举制,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。唐朝继承隋制,以官学和私学培养人才,以科举选拔人才,两者并举,互为补充,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,达1300多年。但以科举为重也逐渐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内容、培养目标及考试方法,使之成为科举的附庸。宋朝的中央和地方官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创立了分斋教学、学田制度和地方教育管理机构。萌芽于唐代的私学书院得以发展兴盛。元朝虽然对科举不太重视,曾中断几十年,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,且保护提倡书院的发展和建设。如同两宋一样,书院也逐渐官学化。明朝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官学,以科举制度选拔人才,推崇程朱理学,以八股文为模式,加强思想控制,实行文化专制,使科举制日益僵化。对书院等私学则经历了沉寂-勃兴-禁毁的过程,使私学在明末受到严重打击。清朝继承明制,崇尚儒家经术,提倡程朱理学,兴办中央和地方官学。发展书院并加强控制,使之官学化更加严重,成为科举的备考场所。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,被迫实行洋务运动以自救,形成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和“中体西用”的思想。教会学校日益发展,遣派留学美欧学生,对清末的教育产生较大影响。科举制终于在清末被废除。民国时期大量现代学校建立,学校教育制度日益完备,出现了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,教师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,中国走上了现代学校和教育的道路。新中国建立后,学校建设和教育更是迅猛发展,使中国在基础教育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各方面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。

参观“中国教师博物馆和回顾中国教育史,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历史事实:第一,自春秋私学产生后,官学和私学并行发展,以官学为主私学为辅,官学以培养维护封建统治的人才为目的,私学为选拔人才的补充,也有为学术而学习的目的。所以学校日益沦为科举的附庸,书院等私学也逐渐官学化。第二,孔子的“学而优则仕”对知识分子影响巨大,“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读书做官、升官发财、光宗耀祖观念深入人心。第三,教师作为专门职业在春秋战国产生,社会开始尊师重教,“天地君亲师“,但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,“格物致知,诚心正义,修身齐家,治国平天下”。最终目的是官场一展宏图,青史留名。做教师是不得已而为之,即便在官学也要捞个学官当当。至于在私学讲授则是不入流的白丁。这些封建社会的思想残余至今没有清除干净,值得我们警惕和批判。

曲阜师范大学首创的“中国教师博物馆”,内容丰富,展品众多,给人以教育和启迪。希望其更上一层楼,越办越好。





Copyright2019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版权所有

地 址: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曲阜师范大学    邮政编码:273165